西门子邢台授权代理商
在一些系统中,需要进行PID控制,如一些板卡采集系统,甚至在一些DCS和PLC的系统中有时要扩充系统的PID控制回路,而由于系统硬件和回路的限制需要在计算机上增加PID控制回路。在紫金桥系统中,实时数据库提供了PID控制点可以满足PID控制的需要。
进入到实时数据库组态,新建点时选择PID控制点。紫金桥提供的PID控制可以提供理想微分、微分**、实际微分等多种控制方式。
进行PID控制时,可以把PID的PV连接在实际的测量值上,OP连接在PID实际的输出值上。这样,在实时数据库运行时,就可以自动对其进行PID控制。
PID参数的调整:
在PID参数进行整定时如果能够有理论的方法确定PID参数当然是较理想的方法,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多的是通过凑试法来确定PID的参数。
增大比例系数P一般将加快系统的响应,在有静差的情况下有利于减小静差,但是过大的比例系数会使系统有比较大的**调,并产生振荡,使稳定性变坏。
增大积分时间I有利于减小**调,减小振荡,使系统的稳定性增加,但是系统静差时间变长。
增大微分时间D有利于加快系统的响应速度,使系统**调量减小,稳定性增加,但系统对扰动的抑制能力减弱。
在凑试时,可参考以上参数对系统控制过程的影响趋势,对参数调整实行先比例、后积分,再微分的整定步骤。
首先整定比例部分。将比例参数由小变大,并观察相应的系统响应,直至得到反应快、**调小的响应曲线。如果系统没有静差或静差已经小到允许范围内,并且对响应曲线已经满意,则只需要比例调节器即可。
如果在比例调节的基础上系统的静差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则必须加入积分环节。在整定时先将积分时间设定到一个比较大的值,然后将已经调节好的比例系数略为缩小(一般缩小为原值的0.8),然后减小积分时间,使得系统在保持良好动态性能的情况下,静差得到。在此过程中,可根据系统的响应曲线的好坏反复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以期得到满意的控制过程和整定参数。
如果在上述调整过程中对系统的动态过程反复调整还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则可以加入微分环节。首先把微分时间D设置为0,在上述基础上逐渐增加微分时间,同时相应的改变比例系数和积分时间,逐步凑试,直至得到满意的调节效果。
PID控制回路的运行:
在PID控制回路投入运行时,首先可以把它设置在手动状态下,这时设定值会自动跟踪测量值,当系统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后,再把它切换到自动状态下,这样可以避免系统频繁动作而导致系统不稳定。
复杂回路的控制:
前馈控制系统:
通常的反馈控制系统中,对干扰造成一定后果,才能反馈过来产生抑制干扰的控制作用,因而产生滞后控制的不良后果。为了克服这种滞后的不良控制,用计算机接受干扰信号后,在还没有产生后果之前插入一个前馈控制作用,使其刚好在干扰点上完全抵消干扰对控制变量的影响,因而又得名为扰动补偿控制。
在紫金桥的控制系统中,可以把前馈控制计算的结果作为PID控制的输出补偿量OCV,并采用加补偿,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前馈控制系统了
说起PID,较简单也较常用的功能块就是FB41。虽然简单易用,但有时候用户还是会遇到不能正常工作的困扰。那么,在遇到FB41不能正常工作时(较常见的就是输出没有变化或者输出与预想的相反),如何快速的判断故障原因呢?
其实答案就在FB41的输出参数里,这些不常用的输出参数可以指引我们判断出故障的根源。另外在FB41的帮助里(鼠标选中FB41功能块,然后按F1键)有一张FB41的控制流程图,结合流程图与输出参数可以很方便的作出判断。
下面就让我们顺着流程图来介绍一下各个输出参数的用法。首先我们来看一下PV输出参数,这个参数指示了PID回路的反馈值。如果这个参数不正常就要检查PVPER_ON这个参数,如果为0反馈值通过PV_IN参数输入,为1则通过PV_PER参数输入。
然后就是ER输出参数,这个参数就是设定值与反馈值之差。如果FB41不能正常调节,可以先这个参数。只有这个参数正常FB41才能继续下面的运算。如果这个参数没有变化,或者一直为零则需要检查反馈通道是否正常。如果FB41的输出与预想的相反(如反馈值比设定值大,输出还在增加),需要检查ER的正负。在比例参数为正数的情况下,ER为正FB41输出增加,ER为负FB41输出减小。
接下来的三个输出参数LMN_P、LMN_I、LMN_D分别代表了PID运算的比例分量,积分分量以及微分分量,这三个分量可以分别通过输入参数P_SEL,I_SEL,D_SEL来设置是否参与控制,较终的输出取决于这三个分量的和。
其它的输出参数与故障诊断关系不大,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些输出参数中较重要的就是PV和ER,通过它俩可以诊断FB41的大部分故障
1、编程简单使用方便,梯形图是使用得较多的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语言,其符号与继电器电路原理图相似。有继电器电路基础的电气技术人员只要很短的时间就可以熟悉梯形图语言,并用来编制用户程序,梯形图语言形象直观,易学易懂。
2、控制灵活程序可变,具有很好的柔性 可编程序控制器产品采用模块化形式配备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供用户选用,用户能灵活方便地进行系统配置,组成不同功能、不同规模的系统。可编程序控制器用软件功能取代了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硬件配置确定后,可以通过修改用户程序,不用改变硬件,方便快速地适应工艺条件的变化,具有很好的柔性。
3、功能强扩充方便性能价格比高 可编程序控制器内有成百上千个可供用户使用的编程元件有很强的逻辑判断、数据处理、PID调节和数据通信功能,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控制功能。如果元件不够,只要加上需要的扩展单元即可,扩充非常方便。与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相比,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
4、控制系统设计及施工的工作量少维修方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配线与其它控制系统的配线比较少得多,故可以省下大量的配线,减少大量的安装接线时间,开关柜体积缩小,节省大量的费用。可编程序控制器有较强的带负载能力、可以直接驱动一般的电磁阀和交流接触器。一般可用接线端子连接外部接线。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故障率很低,且有完善的自诊断和显示功能便于迅速地排除故障。
5、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为现场工作设计的。采取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抗干扰措施。硬件措施如屏蔽、滤波、电源调整与保护、隔离、后备电池等。例如:西门子公司S7-200系列plc内部EEPROM中,储存用户原程序和预设值在一个较长时间段(190小时)所有中间数据可以通过一个**级电容器保持,如果选配电池模块,可以确保停电后中间数据能保存200天。软件措施如故障检测、信息保护和恢复、警戒时钟,加强对程序的检测和校验。从而提高了系统抗干扰能力,平均无故障时间达到数万小时以上,可以直接用于有强烈干扰的工业生产现场,可编程序控制器已被广大用户公认为较可靠的工业控制设备之一。
看到题目,可能很多人会疑问了,7.2中文版是真的中文版,那么难道别的版本6.2 7.0 就不是真的中文版了?
嗯,您还真猜对了。在此之前的WINCC所谓的中文版都是的中文版。
可以测试为证:
分别在WINCC7.2 , 7.0 以及6.2中,设置语言选项为中文(中国),然后插入一个按钮,加入如下的代码:
MSGBOX "语言代码:" & hmiRuntime.Lange
运行,可以看到提示的语言代码是不一样的,在7.2中运行得到的是2052,而另外的旧版本,得到的提示都是1028.
那么2052和1028有什么区别吗?简单,网上并排搜索这两个数字,就很容易得到答案了。原来,2052是中文(中国), 1028是中文(闽台)。
就是说,我们以前用的WINCC的版本,其实是闽台版,德国人仅仅是把里面的字符换了一下,区域选项还是用的闽台。当然咯,这可能是因为德国人政治头脑简单,直接把当成了中国。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的项目要做多语言,要做简体和繁体区分,以前是不可以的,因为两个萝卜只有一个坑!而现在可以了。
这同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在WINCC弹出的各种控件对话框中,经常会出现繁体,甚至不认识的乱字符。--因为它内核里面的语言选项就是混乱的。
那么,有人会说了,这不是很好么?问题总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啊,我们使用中文中国语言,终于可以正式地跻身5大语种之列了。
嘿嘿,如果事情真的如此,这世界可真的是太美好了。
别忘了,我们有大量的旧项目旧程序是用以前的旧版本的WINCC制作的。那么升级到了新的WINCC 7.2以后会怎么样呢?运行以后你可以看到问号,大片的问号,所有的文字都变成了????????。
估计,大部分人,看到这一大片问号就会头皮发麻。反正我自己会是这样的。
如何解决呢?
我猜想出一种办法,可以在安装软件时选择中文(闽台),然后运行的时候就直接设置为中文闽台就行。但实际的效果不是很清楚。
毕竟这不是完全之计。
较好的办法是语言迁移,使用语言转换工具,把文本库及画面的文字内容导出到EXCEL中,然后简单复制粘贴即可完成。
但具体的操作过程么,我个人操作过一两次,不是特别顺利。期待大家一起吐槽啦!
我们也可以看到,其实WINCC 7.2 在给做自动升级的时候,部分文本已经成功转换了,有问号的只是一部分。所以我们有理由期待,或许已经出的UPDATE补丁包以及将来的SP2能解决得好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