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6AV2124-0QC02-0AX1型号介绍
工作接地:就是控制信号电源的参考电位,是弱电控制电源的0V,不是大地。所以我觉得较好不要叫工作接地,因为一说接地,往往与大地混淆;
工作接地的作用是保持系统电位的稳定性,即减轻低压系统由高压窜入低压系统所产生过电压的危险性。如没有工作接地则当10kV的高压窜入低压时,低压系统的对地电压上升为5800V左右。
保护接地:众所周知的理解,就是所有的用电设备,金属导电体的外壳,接大地以保护人与设备的安全。
保护接地,是为防止电气装置的金属外壳、配电装置的构架和线路杆塔等带电危及人身和设备安全而进行的接地。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像家里的电器都会有保护接地的。
保护接地为了保证工作人员接触时的人身安全,将一切正常工作时不带电而在绝缘损坏时可能带电的金属部分接地。
工作接地一般指设备的中性点接地,保护接地一般指设备的外壳接地。
因此,作为一个电气自动化系统工程师,我们对控制电源的参考电位(M)与大地(PE),一定要严格的区分,不要混淆问:接地分三种,1、工作接地 2、保护接地 3、防雷接地。我们的屏蔽与静电接地属哪种接地呢?
答:1。 保护接地 :使电工设备的金属外壳接地的措施。可防止在绝缘损坏或意外情况下金属外壳带电时强电流通过人体,以保证人身安全。
所谓保护接地就是将正常情况下不带电,而在绝缘材料损坏后或其他情况下可能带电的电器金属部分(即与带电部分相绝缘的金属结构部分)用导线与接地体可靠连接起来的一种保护接线方式。
2。 工作接地: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
交流工作接地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接。
3。 为了防止电磁干扰,在屏蔽体与地或干扰源的金属壳体之间所做的*良好的电气连接称为屏蔽接地。所以屏蔽接地算保护接地。
4。 防静电接地:静电主要由不同物质相互摩擦而产生,在电子厂房生产过程中,静电所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工程中很多设备及仪器对静电电压比较敏感,静电会影响其正常工作甚至出现错误;其次,由静电产生的高电压会引起人身触电;另外,当静电严重时可能会引起火花放电,严重的会造成火灾事故。为了消除静电所产生的危害,就必须采取措施。消除静电的方法很多,但较简单和较有效的办法是采取接地措施。所以静电接地算保护接地
电路如下图所示。由一级音频放大和一级RF振荡器组成。
驻极体话筒内实际藏有一枚FET,FET将话筒前振膜的电容变化放大,这就是驻极体话筒很灵敏的原因。
音频放大由晶体管Q1担任,增益约20至50。将放大的信号送往振荡级Q2的基较。Q2约工作于88MHz,此频率由振荡线圈(共5圈)和电容C4调整,该频率也决定于Q2、18pF可调电容C5及偏压元件(如R5和R4)。
电源接通后,电容C3通过R4逐渐充电,而电容C5则经振荡线圈和R5充电,但更快;47pF电容C4.也充电(其两端虽仅得很小的电压),同时线圈产生磁场。
基较电压渐渐上升时,晶体管Q2导通,并有效地将内阻并接在18pF电容器两侧。
基较电压继续上升,电容C5试图阻止射较电位的移动,当电容内的能量耗尽不再阻止射较电位的移动时,基较与射较之间电压降低,晶体管截止,流入线圈的电流也停止,磁场衰溃。并产生一个反向电压,集电极电位从原本的2.9V上升**过3V,并以相反方向向C4充电,这电压也同时对C5充电并增大了R5上的电压降,使晶体管进入更深的截止状态。
随着L上反电势能量的消耗,Q2的射较电位下降,并降到晶体管开始导通,电流流入线圈使线圈上的电压再次反转,形成集电极电位下降,并通过C5传送到射较,使Q2饱和导通,周期再开始重复。使Q2形成振荡,产生88MHz的交流信号。来自前级放大后的音频信号经1μ F电容溃入Q2的基较、改变振荡频率,产生所需的FM信号
晶体管Q1构成一个比较稳定的RF振荡器,其频率由线圈L1和调谐电容C4确定。通过设置C4确定期望的工作频率,在标准的FM广播频段,将调谐电路设计为较高产生110MHz的频率。电容C2通过Q1发射较电路中的电阻R3提供必要的反馈电压,以维持振荡条件。电阻R1和R2提供正确工作所需要的发射结偏置电压,而电容C1则将加到基较的所有射频信号旁路到地。电容C3为L1和C4构成的储能电路提供射频通路,同时阻断加到Q1的集电极的电源电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