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SL3130-7TE23-6AA3参数详细
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控制系统
纺织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是未来几年纺织工厂的追求和建设重点,而数字化的纺织生产体系正是其的基础。它将全面提升纺织工厂的管理水平,对工厂的技术、质量、经济务推动的进步都将产生直接的明显的推进作用。数字化的纺织机械采用现代先进的控制技术:以CPU为核心的控制器,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新型驱动技术,以现场总线技术为代表的网络及高速数据通讯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准确采集和高速传输,实现分布式、现场化和抗干扰性能的提高,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完成纺织机械与现代先进控制技术的结合,为纺织企业的信息化从设备层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网络的连接结构,一般将企业网络系统分为4层:控制层、监控层、管理层、信息层,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纺织生产信息化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层是各种生产信息的来源。各种棉纺、织造、印染机械的控制器只要具有现场总线通讯接口,通过适当的编程,就可以将机械的运行数据实时传送到监控系统。现场总线监控层完成车间级设备检测和控制。应用组态软件编程和现场总线网络,整合车间内各个单台机械设备控制系统,以清晰友好的人机界面实现全车间设备的生产状态、产量、效率的监视,同时还可以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统一设置,故障报警、参数记录、显示历史趋势和实时曲线,生成和打印各种生产报表。管理层是工厂级的信息管理系统。控制系统均可以按照用户的需求,通过多种总线、工业网络建立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分类送到各个管理部门,实现数据的查询、统计、分析和数据报表。现场总线信息层将控制过程、信息管理、通信网络融为一体,实现数据共享,有关人员登陆到Web 服务器,就可根据各自的权限监控到生产现场的设备的运行情况。
5 应用案例
由于现场总线技术在可靠性、开放性、经济性、全数字化传送方面具有无比的优越性,适应了现代纺织工业的高质量、、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响应、低耗、清洁生产的需要,目前,现场总线技术已经开始在纺纱、化纤、机织、针织、染整及服装等纺织机械设备中得到大量的应用,以简化生产系统组成结构,形成柔性化生产体系;**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了纺织工业的计算机集成化生产。
在国外推出的采用现场总线技术的化纤、织造及染整等设备中,将不同厂家标准的模块化的现场设备分散在机器的各个部位,利用控制网络集成技术将其组配成**系统,系统硬件设计变得简单明了,降低了布线成本。例如,瑞士Sulze Textile 推出的G6300 剑杆织机,机器中的引纬、送经、卷取、织边均采用伺服电动机,主控制器为32 位的多处理器结构,织机中各现场设备用CAN 现场总线连接组成控制网络,织物规格的机织条件设定、控制数据转换均可远程控制或现场设定。德国THEN 推出的AIRFLOW AFT 匹染机,采用LonWorks现场总线控制网络结构的THEN-DYNET(TDN)控制系统,机器中的气流控制阀、进水出水阀、换热器控制阀等执行器,染液温度及布料速度等传感器均为具备功能自治的现场设备,并且作为整机控制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与上位PLC控制器连接。
我国自1993年起开始对现场总线进行研究,并于1996年正式将现场总线技术的研究和产品开发列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至1998年己有一些不完全的现场总线OEM新产品推出。国内纺织机械厂不失时机地积极引进先进的现场总线技术,结合各类纺织机械的功能特点,在现场总线产品的系统集成上进行了重点研究。如上海二纺机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四电机驱动的粗纱机采用了CAN总线。大容量涤纶纺丝、后处理生产线全部采用Profibus总线。上海太平洋机电集团在开发的年产3万吨涤纶短纤维成套设备中,研制了基于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前 言
对火灾、有害气体和水的泄漏的监控对国民经济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火灾和有害气体泄漏的报警监控在国内已有不少成果,而对水泄漏的监控却基本属于空白[1]。在美国漏水报警系统的应用已有20多年的历史,如同烟雾报警系统一样已广泛应用在造纸、纺织、粮食储藏、图书馆、计算机房、办公楼、实验室、医院、电子、化工企业、商店等领域。尤其在北方地区,冬季漫长,供暖时间长,暖气水压高,时常由于漏水而造成重大损失,因而应用前景尤为广阔。但以往的漏水报警传感器多为独立式,不能有效的控制警情,在构成系统时也仅为传统的DCS体系,需要大量的电缆和独立电源[2]。
本文设计一种现场总线式的漏水报警智能传感器,将智能化功能结合到传感器中,能够可靠地发现漏水警情,并通过总线接口将自身地址以纯数字信号发送出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3]。如有必要,可直接完成对电磁阀的控制,在较短的时间内控制住水的泄漏。总线长度可达到千米以上,若干个传感器串接即可监控较大范围,节省了大量的导线。同时,传感器和总线接口工作时的电源,也由总线上取得,节省了大量的独立电源。
1 电路设计
智能传感器主要由水感知电路和数据发送电路两部分组成:两者紧密结合,完成对漏水的智能化监控。电路设计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漏水报警传感器电路图
1.1 水感知电路
据试验测定,水的电阻在30~600 kΩ之间,感知电路核心部分采用一片LM311电压比较器芯片,R11(10 kΩ),R10(300 kΩ)、R12、R14(均为200 kΩ),R13(400 kΩ),C5(1 μF),构成外围电路。当探头1与探头2之间无水时,由于R10<R13,2脚电平**3脚电平,此时7脚输出为高电平。当探头之间有水时,相当于在R13两端并入一个30~600 kΩ的电阻,由于R10>R并,2脚电平低于3脚电平,7脚输出翻为低电平。这样,根据LM311芯片7脚电平的高低,即可判断探头之间是否有水。
1.2 数据发送电路
在智能传感器中,采用了一片PIC12C508单片机,它是数据发送的控制者,也是传感器智能化的核心。美国Mirochip公司的PIC12C508单片机是目前功耗较低、体积较小(8脚)的单片机之一[4],可方便地嵌入各种仪表、传感器中,实现其智能化。
D1~D4(IN4003)构成整流桥,以实现无极性连接,T1为三端稳压管78L05,与R1(200 kΩ),C1(22 μF),C2(10 nF),构成5 V直流电源电路,为整个传感器供电。总线上的控制信号经C3(10 nF),R6(200 kΩ)耦合到三极管T3(C9014)经T3整形后送入PIC12C508的5脚。R7(10 kΩ)、R8(300 kΩ)、R9(4.7 kΩ)为T3的偏置电阻,C4(47 pF)为滤波电容,去除信号中的高频干扰。
单片机由7脚发出的TTL信号,经由T2(C9014)向总线上的50 Ω终端负载发送20 mA的电流脉冲,在总线上形成0.7~1.0 Vpp的信号波形。该电流大小可由R4(50 Ω)和R5(330 kΩ)调整,R3(1 kΩ)为限流电阻。
单片机监视着6脚电平的变化。当电平发生变化时,单片机进行三次重复检查,以防止误报。确认有警情后,即向总线上发送自己的地址码,并报告警情,同时关闭相应的电磁阀,将泄漏控制住。
当通讯波特率定为9 600 bit/s时,单片机每 104 μs发送或接收一位数据。因此当信息中含8位地址和8位命令及一位起始位和一位停止位共18位数据时,系统响应时间少于8 ms。
2 结 论
本智能漏水报警传感器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现已用于现场总线式漏水报警监控系统中,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