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阜新授权代理商
1、上传的方法:
首先要设置PLC与PG的通讯方式.
、在 SET PG/PC里面设置好。
、在STEP7中,建立一个新的项目 (为空)
、点击 PLC UPload station to PG
、在出现对话框中,选择机架号 为0 设定 插槽号 2(一般设定)
、选择通讯的地址,一般也为2。即可。
、将站点上传到PG”是将整个站硬件组态和软件程序全部上载 。
2、下面几种方法可以实现程序的上载:
在SIMATIC管理器中,执行菜单PLC/Upload Station to PG(上载到PG/PC)或单击工具栏上上载快捷按钮,将一个PLC站中的程序上载到编程器(电脑)中,上载的程序包括PLC站的硬件组态和用户程序;
在SIMATIC管理器中,执行菜单命名View(查看)--〉Online (在线),打开项目的在线窗口,将当前窗口中的程序块(Blocks)复制到你的编程器或电脑中,不包括硬件组态;
在硬件组态界面,通过工具栏上的上载按钮或执行PLC/Upload上载PLC站,只包含硬件组态信息,但不包括用户程序。
但S7-300/400系列PLC上载的硬件信息不完整,不包括注释,必须重新定义,如分配模块的订货号和参数等,仅作为以后应急下载使用。对于S7-300系列PLC上载的硬件配置包括扩展机架,但不能上载分布式I/O(PROFIBUS 从站)。CPU226模式开关从OFF打到ON,与重新上电对于sm0.1有什么区别,麻烦各位大虾告诉我,
监控时模式开关的切换也能让SM0.1接通,但有时子程序运行不正确,重上电运行SM0.1完全正常
答:SM0.1只在CPU开始运行(比如CPU上电或拨码开关从STOP到RUN)的**个周期为"1",接下的各个周期都为"0"。为初始化信号。
有时在调用子程序时用SM0.0不能实现控制要求,而有时用SM0.1也不能实现控制要求,对于什么使用SM0.0和SM0.1很困惑。用SM0.1和SM0.0调用子程序有什么区别?什么情况用SM0.1?什么情况用SM0.0呢?
答: 首先,我们明确SM0.0与SM0.1的区别。SM0.0在CPU运行的每个周期中一直保持为"1";而SM0.1只在CPU开始运行(比如CPU上电或拨码开关从STOP到RUN)的**个周期为"1",接下的各个周期都为"0"。
因此在使用中,通常在编写只需要进行一次初始化操作的程序时,会选择使用SM0.1,而对于每个周期都需要执行的程序,则使用SM0.0。
SM0.0是指CPU运行时每一个扫描周期的刷新作用。
SM0.1是指CPU上(通)电时的一次导通,其余扫描周期都没有使能。一般这个用在初始化数据等。
你也可以看程序编辑器中的“帮助”内容。“目录和索引”----“SM特殊存储器赋值和功能”里面的SMB0-29中的内容介绍。
Always_On SM0.0 该位总是打开。
First_Scan_On SM0.1 **扫描周期时该位打开,一种用途是调用初始化子程序(1)M法:是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对光电码盘输出脉冲数进行计数,并计算出转速,适用于发电机转速的高速测量。
(2)T法:是通过测量光电码盘的脉冲周期来计算电机转速的一种测量方法。
(3)M/T法:是结合了M法和T 法的优点,在低速及高速段均有较高的分辨能力和测量精度。
(4)E/T法:其原理是从T法出发,只是为了克服T法高速时的精度问题。
结合FX2N PLC和该水电站水轮发电组的测速范围(0~600r/min),以及M法测速对硬件要求简单的特点,本文采用M法进行转速测量与计算。
设与发电机同轴连接的光电码盘每旋转一周,输出脉冲数为P,电机的转速为n(r/min),检测时间为T(s),在T内的计数脉冲数为m,则电机的转速n为:
n = 60m/pt
在检测时间T内其误差较大为1个脉冲,则M法转速分辨率Q为:
Q = 60(m + 1)/pt - 60m/pt = 60/pt
可见采用M法测速时,其分辨率与速度的大小无关,要想提高分辩率,除选用每转输出脉冲数多的光电码盘外,只有尽可能的增大检测时间,但是时间过大,转速的反馈延滞作用越严重,将严重影响系统的动、静态性能
大型化PLC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 功能不断加强:不仅具有逻辑运算、计数、定时等基本功能,还具有数值运算、模拟调节、监控、记录、显示、与计算机接口、通信等功能。
网络功能是PLC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各种个人计算机,图形工作站、小型机等都可以作为PLC的监控主机或工作站,这些装置的结合能够提供屏幕显示、数据、记录保持、回路面板显示等功能。大量的PLC联网及不同厂家生产的PLC兼容性增加,使得分散控制或集中管理都能轻易地实现。
②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不仅能进行一般的逻辑控制,种类齐全的接口模块还能进行中断控制、智能控制、过程控制、远程控制等。
用于过程控制的PLC往往对存储器容量及速度要求较高,为此,开发了高速模拟量输入模块,**独立的PID控制器,多路转换器等,使得数字技术和模拟量技术在可编程序控制器中得到统一。采用软件、硬件相结合的方法,使得编程和接线都比过去用常规仪表控制要方便得多。
③ 性能不断提高: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提高处理速度,加快PLC的响应时间;为了扩大存储容量,许多公司已使用了磁泡存储器或硬盘;采用多处理器技术,以提高性能;采用冗余热备用系统或三选二表决系统,以提高系统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简化在**控制领域的系统设计及编程,**智能输入输出模块越来越多,如**智能PID控制器、智能模拟量I/O模块、智能位置控制模块、语言处理模块、**数控模块、智能通讯模块、计算模块等,这些模块的一个特点就是本身具有CPU,能独立工作,它们与PLC主机并行操作,无论在速度、精度、适应性、可靠性各方面都对PLC进行了较好的补充。它们与PLC紧密结合,有助于克服PLC扫描工作方式的局限,完成PLC本身无法完成的许多功能。
④ 编程软件的多样化和高级化、标准化:采用多种编程语言,有面向顺序控制的步进顺序语言和面向过程控制系统的流程图语言,后者是一种面向功能块的语言,能够表示过程中动态变量与信号的相互联结;还有与计算机兼容的高级语言,如BASIC、C及汇编语言;另外还有**的高级语言,例如三菱的MELSAP采用编译的方法将语句变为梯形图程序;也有采用布尔逻辑语言的,CPU能直接执行AND、OR、XOR、NOT操作,这种语言执行速度很快,但不很直观。PLC也将具有数据库,并可实现整个网络的数据库共享,还将不断发展自适应控制和*系统。
⑤ 构成形式的分散化和集散化:PLC与I/O口分散,分散的每个I/O口输入输出点数可以少到十几个点,分散的单元可以是几十个或上百个,通信和网络功能逐步增强。作为CIMS、CIPS的分支不断发展,PLC本身也可分散,分散的PLC与上位机结合构成集散系统,分散地进行控制,这就便于构成多层分布式控制,以实现整个工厂或企业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不同机型的PLC之间、PLC与计算机之间可方便地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加上功能强大的网络软件,就构成大型PLC控制网络系统
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able Controller)原本应简称PC,为了与个人计算机专称PC相区别,所以可编程序控制器简称定为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但并非说PLC只能控制逻辑信号。PLC是专门针对工业环境应用设计的,自带直观、简单并易于掌握编程语言环境的工业现场控制装置。
PLC的基本组成
PLC基本组成包括*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缩写为I/O,包括输入接口、输出接口、外部设备接口、扩展接口等)、外部设备编程器及电源模块组成,见图1。PLC内部各组成单元之间通过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连接,外部则根据实际控制对象配置相应设备与控制装置构成PLC控制系统。